学工要闻

清心源第99期 ||长期居家生活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?

发布者:丘文福发布时间:2020-03-30浏览次数:413

      疫情爆发后,全国停学停工在家共同“抗疫”。全国大学生也迎来了“最长寒假”。本着“宅”在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原则,家长和我们都开始为期较长的居家生活。这段时间,也意外成为我们与父母相处最长的假期。但在这难得陪伴父母的好机会中,也会踩中一些“地雷”——它们则有可能激发家庭中很多的矛盾。就如这组表情包所说的,随着寒假在家时间的延长,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渐渐变得紧张起来,我们似乎每天都在爸妈发火的边缘试探……

      疫情居家期间,为什么我们容易被父母“嫌弃”呢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有网友说:睡觉这件事儿,绝对是引发“战争”的导火索之一。父母总是嫌弃我们夜里睡得比狗晚,早上起得没鸡早。太阳都照到屁股了,还不起床。也有网友说:父母每天都在唠叨,“每天一起床就知道玩手机,也不知道手机上有啥?玩手机能顶吃饭吗?有时间不知道帮我干干活吗……”除了睡懒觉和玩手机,还有边看电视边写作业、不吃早饭、饭前不帮忙端碗甚至是上厕所时间太长、拿水果刀的姿势不对等种种小事都会遭到父母的“嫌弃”。

      其实这大部分都是由于我们和父母生活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小事情。但有时也就是因为这些小事情,使得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慢慢紧张起来。

      那么,为什么有的同学会与父母逐渐变得“相看两相厌”呢?

      当下疫情防控期间,由于每个人与家人长期的近距离接触,便会使一些平时常见的小矛盾、小摩擦,一步步升级为一场家庭冲突。尤其是在疫情期间,父母难免会多一些唠叨等,而原本亲子关系就紧张的家庭,会变得更加紧张。就如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所说:焦虑、抑郁和恐惧等情绪以及唠叨和发脾气等行为是伤害亲子关系的“终极杀手”。

       我们该如何拯救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,让亲子关系“正常化”?

      调控不良的“坏情绪”

      对于这些“坏情绪”,我们首先要学会接纳并与其和平共处,进而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。比如转移注意力,尽量少刷负面新闻,适当看一些搞笑视频或者充满正能量的事迹,积极和父母进行心理防“疫”。与此同时,和父母进行适当的运动,比如一些放松训练、瑜伽、跑步机上慢跑或打太极等。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,也可以缓解焦虑、恐惧等“坏情绪”。

      培养良好的“同理心”

      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候,要多一些理解与体谅。毕竟每年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很有限,以后到了工作岗位陪伴的时间可能会更短。所以我们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,对父母保持同理心和耐心。特别是在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时候,不要总是用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,不要总是争一个对与错。因为父母的唠叨,可能是他们真的老了,变得健忘了,也可能是他们真的关心你,太过牵挂你了。

      掌握沟通的“小技巧”

      首先谨记与父母交往的艺术:赞赏父母,交往起来无烦恼;认真聆听,交往起来免误会;帮助父母,交往起来无障碍;在家庭交往中,与父母不必太计较。

     其次在沟通中学会运用苏格拉底的秘诀——不与父母针锋相对,而是从让父母说“是”开始,从说“是”到“不反对”,最后“同意”,用非争辩性对话,获得父母同意。最后可以借助文字的魔力,当有一些事情说不清楚时可以写一封信,以打动父母的心。父母如果看到我们写的信,会有更多时间冷静思考,想想是不是儿女说的有理。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更有效。

     保持一定的“距离感”

     我们与父母都要有一个彼此相对独立的空间,这样的家庭活动有张有弛,才能保持家庭长久的和谐。否则,过度的亲密无间则会导致我们两看相厌,每个人都变成一个随时爆炸的“火药桶”。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一样,做什么都必须是同一步调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愿被人打扰的角落,尊重我们彼此的独立空间,也是在尊重我们的亲情。

     这次寒假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假期,它给了我们机会去探索如何更好的与家人沟通,也让我们渐渐明白,最幸福的家庭也混杂着矛盾与乐趣,学会如何与父母友好相处,需要我们用心经营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 李雅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