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工要闻

小联微评第169期 | 梁莹: 战“疫”到现在,让我们做个中期总结吧!

发布者:陈今园发布时间:2020-03-30浏览次数:270

战“疫”到现在,让我们做个中期总结吧!

法学院辅导员 梁莹

疫情防控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。

大家都慢慢适应了在家学习办公、出门佩戴口罩、每天消毒洗手的日子,也对生活回归正常有了更稳定的心态和更强烈的信心。

当我流连于变成烹饪高手、摄影大师的同学们的朋友圈和QQ空间;当我忍不住为大家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段子捧腹而笑;当我上网络直播课被大家认真又丰富的各种提问缠绕;当我很想给在各个社区街道充当志愿的学生党员、团员一个拥抱时,我觉得,差不多是时候给我们这次“特殊”的人生经历做个浅浅的中期总结了。

(一)人生出现麻烦时,别急着责怪谁,不如想想“我能做什么”

回想起疫情刚开始变严重时,还没做好准备的全国人民几乎都在不安、烦躁和愤怒中:不能出门、买不到大米蔬菜口罩消毒水、漫天飞舞亦真亦假的各种消息、某些让人义愤填膺的人或事件、担忧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……当时,你是不是也很想把怒火都集中发泄给吃野味、造谣言、煽恐慌、抬物价、拒病人、抢物品、乱晃悠的人?是不是很想对他们咆哮:都怪你!

我十分理解这种感觉——当人突然处于逆境的时候,自然没办法高高兴兴地拥抱眼前令人沮丧的现实,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“我排斥!”、“我拒绝!”

但事实是,对事物的发展我们真正能控制的部分,远比我们自己认为的少得多。责怪他人其实是我们人类心理的一种防御机制——因为人类很难跟未知和不确定性和平共处,因而我们总是倾向于为发生的事件寻找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和解释,这样,我们就会获得一种表面上的安全感与确定性。当我们把矛头指向“这是别人的错造就的”,就能让我们感到一点点安慰和放松。

然而,责怪他人就能让疫情马上结束、让生活马上回归正常吗?显然不能。这样的危机情绪是正常的,却模糊了事情的焦点——解决问题。所以,不如回归到对自己的关怀上,问问自己“现在我应该做些什么?”“我能做什么?”当你对问题更有规划并付之行动时,事情才会真正好转起来,你才会真正减轻痛苦得到解放。而也只有这样,你才能一次次从危机中激发自身的潜力,在人生长河中得到能量而不断进步和成长。

这就是为什么在这场疫情中有些人会显得不一样:有的人提升了厨艺、陪伴了家人、储备了知识,耐心静待疫情结束;有的人在爆炸的各类信息中细细甄辨,找出真相并做出有价值的预判;有的人冲在第一线给予力所能及的奉献,在慌乱中给予大众合理的信心和希望!

(二)世上万事总是存在硬币的正反面,与其悲观,不如迎难而上

这个世界总是相对的。

这场疫情里,出现了一些让人气愤至极的少数人。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“80%严防死守,18%无所谓,2%到处作。那么这2%会通过无所谓的那18%传染给80%”。我们会对这2%非常愤怒,对18%十分失望,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80%异常心疼。有的同学问我,听说当时SARS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多“坏”人,怎么这次就有这么多发国难财、贪污腐败的人呢?

我告诉他,当时不是没有,只是当时的网络信息没有现在发达。也不是中国这样的事情多,而是不管你承不承认,正因为你的心里对自己的国家太爱而更在乎,所以不允许她身上有破坏和谐的因素出现。仔细看吧,我们这个国家,虽然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,可是却屡屡创造10天建成“火神山”医院、24小时圆满完成“歌诗达赛琳娜”号邮轮4806人检测、疏散、安置等等让全世界叹为观止的种种奇迹;也总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中国人民,会匿名为警察送去口罩、会免费为医务人员送去爱心餐、或者戴上“青年志愿者”的红袖章拿起体温枪;更有亿万的人老老实实把自己“关”在家里,耐心期待着全国疫情的拐点早日到来。

所以,何必过于悲观?不如像千百年来大部分中国人一样,迎难而上吧!即使你不能成为钟南山院士带领全国人民冲锋陷阵,也可以当好那80%的守门员,让我们身边的英雄放心奋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