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微观

小联微评第195期 | 周彬:做有“家国情怀”的青年学子

发布者:王一舟发布时间:2020-06-25浏览次数:749

做有“家国情怀”的青年学子

外国语学院辅导员 周彬
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“爱国,是人世间最深层、最持久的情感,是一个人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”。

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,白衣天使与家逆行,坚守岗位;铁路工作人员写下“请战书”,立下“疫情面前,我们就是坚固防线”的壮言;还有前后方那些忙碌的身影,或是父子、或是兄妹、或是夫妻,在疫情发生后,他们奋不顾身地投入工作岗位。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们用逆行诠释了“爱国情怀”,给当代大学生树立了“爱国,不能停留在口号上,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、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,扎根人民,奉献国家”的鲜活样本。

“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。”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,疫情之下,用好、用活身边典型,更能让学生感受“逆行者”的担当、勇气,在浸润学生心灵的同时,把“家国情怀”真正根植在每一位青年大学生心中。

一、在思想上凝聚共识,树立家国情怀

疫情爆发后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部署,一声令下,346支医疗队4.26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,拥有1000个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仅在10日之内拔地而起,成千上万共产党员冲到一线,全国百姓在社区管控下自觉居家、自行隔离。是什么样的力量让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?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。我们国家的抗疫斗争得到世界的尊重,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:“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。”他认为,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,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。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,要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认知国家力量,凝聚家国共识,树立家国情怀。

二、从榜样中汲取力量,感悟家国情怀

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有这样一个群体,他们主动请缨,奔赴一线,以一身白衣,舍一己安危,守一方平安。如第一时间告诫公众“不要去武汉”,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赴最前线的84岁钟南山院士;身患“渐冻”绝症,妻子感染隔离,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,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,与病魔争抢时间的张定宇院长;带领团队抵达武汉的第3天就发布了重大研究成果的李兰娟院士; 定下“能将病患死亡率控制在4%以内”目标的王行环院长;瞒着家人偷偷参加援鄂医疗队的护士朱海秀;12年前感受大爱,12年后“出征”湖北报恩的“95后”汶川姑娘佘沙护士…….此外,也有站在后方,许许多多的解放军战士、人民警察、环卫工人、快递小哥、小区保安,还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志愿者,他们坚守一线,不计名利,无惧生死,他们都是这场战役的“军需官”,时刻为战“疫”提供“铠甲弹药”。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身上,我们明白了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正是这些“最美逆行者”聚成了强大的榜样力量,青年大学生更要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汲取力量,感悟家国情怀。

三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,培养家国情怀
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,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。责任和担当,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,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之处。此次疫情发生后,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3490后党员冲上医疗卫生前线,成为各地医疗救护、科研攻关、基础预防等岗位上的重要骨干力量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组建的近200人的“抗新冠肺炎青年突击队”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组建的400余人的“宽仁抗新冠青年志愿者突击队”,这些青年学生,在疫情防控中锤炼了作风,贡献了力量,增长了才干。实践出真知,实践长才干,经历的磨砺越多,增长的本领越强。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家国观,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,不断了解自己,深入社会,认识国家的建设与发展,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,才能树立起为祖国而献身的信念,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,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。